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青光眼的误区,您了解多少 [复制链接]

1#
德国强力白蚀消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青光眼,要七老八十的人才会得,我还年轻,不担心这个!”事实真的如此吗?关于青光眼,人们往往存在很多误解。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误区一:青光眼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不怕

尽管很多青光眼患者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其实任何年龄的人都有可能发生青光眼,只是年龄越大青光眼的发病率越高而已。

如果本身有青光眼的高危因素(如眼压高、房角窄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喜欢关灯看手机)也可能诱发青光眼。

误区二:视力好不会得青光眼

青光眼常表现为视野缺损,不是从视野中间开始,而是从周边开始的,渐渐影响走路、开车,但视力有可能还是1.0以上的正常视力。所以,即使视力检查正常,也不能排除青光眼。

误区三:青光眼没法治,迟早要瞎

由于过去人们对青光眼认识不全面,医院医治以至于最终致盲。所以,有些人患青光眼后非常恐惧,对治疗效果缺乏信心,不积极配合治疗。

其实,青光眼不是不可治疗的,绝大多数青光眼通过药物及手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长久保持良好视力。目前,临床医生不但能采取多种方法(如药物、激光和手术)来治疗青光眼,而且还能在青光眼(如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前期,通过及时干预来预防青光眼的发生。

误区四:青光眼就是眼压高

眼压高一般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青光眼,高眼压导致视神经和视野损伤,必须尽早发现治疗,将眼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否则很容易失明。另一种情况是高眼压症,此时的眼压虽高于正常(一般不超过30mmHg),但视神经和视野没有问题,一般比较安全。

但是研究发现有小部分高眼压症最终也会发展成青光眼,造成视神经和视野的损害,甚至失明!因此如果眼压高于25mmHg时,一定要采取治疗措施降低眼压哦!

误区五:出现症状再去看医生

青光眼在全球是仅次于白内障的导致失明的原因,“沉默的光明杀手”这个名号更是家喻户晓,青光眼的某些类型在早期的症状不明显,甚至是没有症状的,极易被忽视或与其他疾病混淆。

健康人35—40岁时至少要做1次全面的青光眼检查,并保持之后每年1次。

误区六:医生开那么多检查是不必要的

青光眼的早期诊断仍然是医学界的一个难点。除了常规的眼压、眼底和视野检查以外,一些新型检查手段能够发现青光眼早期视神经纤维缺损,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提供很大的帮助。

误区七:青光眼手术后就后顾无忧了

有些青光眼患者通过药物及手术治疗后眼睛不再胀痛,就认为青光眼已经治好了,便不再用药,医院复查,其实这是很危险的。

因为很多青光眼患者发病隐蔽,病情缓慢,即使眼压很高也无胀痛的感觉;另外,青光眼术后眼压升高时多数患者无疼痛的症状;部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后一段时间转为慢性期,对疼痛逐渐耐受而无任何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因此绝不能认为没有症状了青光眼就治好了。医院进行眼压、眼底等必要的眼部检查,随时观测病情变化,及时进行有效治疗。

误区八:青光眼属于单眼病

在实际生活中,除了由其他的眼病继发的青光眼以外,几乎所有的青光眼均属于双眼性病变。双眼大多数是先后发病,也有同时发病的情况出现。一旦患上青光眼,无论另一眼是否有症状,都必须按双眼病变对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及时地对疾病进行干预,遏制病情的发展。

!

温馨提示

青光眼的防治遵循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原则。尤其是高度近视、远视、直系亲属中有青光眼患者、各类眼病、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等青光眼高危人群,最好每年到眼科体检,以排除和早期发现青光眼。

对于已确诊青光眼的患者,要遵医嘱定期随访,测量眼压,按时、按量用药,以防止青光眼进一步发展,引起视力和视野的丢失。

谢谢阅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