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郑佳颖通讯员章侨婴
61岁孙女士刚退休不久,和小姐妹报了一门老年大学的摄影课程,开课没多久,视力却越来越差,以为是眼睛的“镜头”老了,没当回事。来医院就诊时,视力下降已有三个多月,左眼视力0.05,仅能看到视力表最大的字母E;66岁的高度近视李大姐,眼睛不痛不痒,突然视力骤降,一只眼只能看见自己的手指挥动。
“奇怪的失明”令人恐惧,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据悉,这样的病例不在少数。临床医生遇到了应该如何尽快准确诊断?她们的视力还有没有救了呢?
互动病例连线,大咖与基层医生线上“实操”
检查发现孙女士是因为眼底静脉阻塞引起的视力下降,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后,视网膜没有像之前影像中的隆起了,视力也恢复了,但考虑患者拥有十多年的糖尿病,她还是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定期随访。
在上周末刚结束的朗沐教育学院上,浙二眼科中心方肖云教授、张丽副主任医师分享了上面两个临床病例,医院的医生纷纷举起手机,扫码参与病例互动。遇到了这样的病例如何进行诊断,治疗方案应该怎么定?碰到这种情况你还会考虑什么问题?
眼底病错综复杂,作为医生要像福尔摩斯一般抽丝剥茧分析病例,患者也要时时有着一根弦,及时发现问题,接受医生系统性的诊疗方案。
浙二眼科中心每年会接诊很多的眼底病人,尤其是疑难复杂眼病。眼底分布着血管、视网膜、黄斑、玻璃体等,一旦发病可能造成严重的视力损失甚至致盲。
图:医院浙二眼科中心方肖云主任讲课现场
“高血压、糖尿病、高度近视等引起的眼底并发症,不止老年人,很多中青年都频频中招,”医院、浙二眼科中心副主任,眼底病科主任方肖云说,“眼底病预防的关口要提前,提高眼科整体诊疗技术水平,尤其是加强基层医生的培训,筑好第一道防口,才能让更多病人获益”。据悉,以上两位患者都通过药物注射,视力均恢复到了0.5~0.6的水平。
互联网在进步,眼睛却在悄悄“退步”
5G互联网+时代,随着电子产品的使用和阅读频率增高,人们对视觉的要求也更高了。低头族越来越多,小心你的眼睛“未老先衰”。近视患者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不仅生活和工作不便利,还有可能带来致盲的风险。
在浙二眼科中心眼底病门诊中,医生经常会碰到高度近视的患者因为眼前出现黑影、视力下降来就诊,有些是缓慢发生的,有些可能上一分钟还对着电脑工作下一分钟就一片黑暗。高度近视发生眼底病变的风险比正常人要高,因近视拉长的眼轴会把视网膜像气球一般“撑”的很薄,容易出现视网膜裂孔、脱落等问题。
图:医院浙二眼科中心张丽副主任医师互动病例现场
午间互动现场,浙二眼科中心眼底组副主任医师张丽分享了高度近视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她呼吁临床医生在看眼底影像的时候应多注意周围潜在的病变可能,及时预判,把握治疗黄金期。
医生提醒糖尿病人、高度近视者定期眼底检查。
图:部分专家与培训学员合影
会议当天,陈芝清、苏兆安、宥永胜、马健、王瑶、张丽、叶盼盼、翁燕、刘野、李谨予、苏志涛等众多眼底专家就眼病的全球共识、复杂眼底病诊疗、眼用基药、等内容带来了思考碰撞。线上线下同步直播,近人收看参与互动病例。
图:部分专家与培训学员合影
*互动病例云沙龙:媒体、医疗、医药三方融合在一起,让眼病诊治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提升空间。
*眼病问:每天一问,通晓眼界全科知识,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健康频道即将推出。
*斑马鱼爱眼APP:“斑马鱼爱眼公益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到眼底病,也正是像糖尿病、高度近视等庞大数量的眼底高危发病群体存在,我们希望通过医生工作室、互动病例这样的媒介工具,与同行一起探讨、交流新的眼病治疗技术与药物临床应用,通过PAP患者援助项目,让病人真正受益。”康弘药业表示。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眼病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