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板粟好吃果难摘
TUhjnbcbe - 2020/12/6 1:22:00

第期
  


  
  
  
  
  
  
  
  
  
  
   

今天一位老乡特地提了一袋新鲜板粟从农村特意来看我。


   

他一进诊室的门便说:张健医生你还认识我吗? 


  
   

我看看他说:一时有点想不起来了。


  
  
  
  
   

他说:我是你家乡那边原乌山乡的,年秋我在摘板粟时被板粟砸伤了左眼,深更半夜到你所在白马乡卫生院,是你亲自帮我从眼睛里挑出板粟刺的那个患者。说着,他解开小布包,露出透明纸包裹好的十五根板粟刺。


  
  
  
  
  
  
  
  
   

哦,我说记得了,那时您30岁,我27岁。我在白马公社乡卫生院工作,每天白天看上百人次眼科病人,晚上以院为家。常要起床夜诊,有服农药的、有小孩发高烧的,眼科常见的是电光性眼炎和急性闭型青光眼急性发作者。 
  
  
  
  
  
  
  
  
   

那是一个秋天夜晚,我刚入睡不久(一般晚上12点才睡),一阵手扶拖拉机突突突的声音由远及近,医院大门擂得山响,我赶紧披衣起床接诊。


  

原来是个帅气的男子汉,正痛得眼泪直流地说:昨天下工后想摘一下哈屋前50年的老板栗树上的板粟换钱,没有想到傍晚用竹竿敲果时没有注意,一颗板粟球从树上掉下来直砸眼球,本想揉一揉,第二天再来找你,谁知晚上越痛越厉害,好像两个眼睛都快要瞎了,才急着来找你的,对不起,这么晚来麻烦你了。


  
  
  
  
  

我说:你别客气,先睁眼让我看看。


  
  
  
  
   

他哪里还能睁开眼,只见左眼睑肿胀,稍一睁眼,双眼热泪如汤。

我急忙将到领到手术室,让他躺下,滴了好几次表面麻醉剂盐酸的卡因,然后用开睑器慢慢撑开眼睑,只见左眼内混合充血,角膜(黑睛)上有数根细细的板粟刺深深地嵌入,有的板栗刺扎得特别深,已经扎穿眼睛到达内部了,这种刺非常难取,我戴上自制的显微镜(+度老花镜),在手电前加放大镜当裂隙灯的照射下,小心翼翼地将一根一根板粟刺取出,共取出了十五根板粟刺,仔细检查,确保全部取干净后,滴以散瞳剂和抗炎滴眼液和眼膏封包后,护送回病房休息。

所幸来得及时,治疗观察两天后,几乎未留任何后遗症出院了。


  久而久之,这件事我已谈忘了。但患者却将板粟刺收藏了四十年,用来教育家里小孩摘果时,一定要戴好防护眼镜,并以此谢恩。他说那晚你帮我搞了一两个小时,手术费加治疗费用共仅仅只收了五角钱哦,我还记得。


  
  
  
  
  
  
  
  
  
  


  我说,我是公家人,当然只能按当时国家标准收费啊!
   

很快就又到中秋节了,也正是吃板栗的时候。生吃、入汤、糖炒,各式各样的吃法,别有风味。但板栗好吃果难摘,搞不好就成为眼球杀手!


  每年我都要接诊好几例板栗扎伤眼睛的患者,不光有刺其实板栗的刺扎到眼睛,比普通的眼外伤,更难处理。 


   


  一方面是,有的板栗刺特别特别细,深深的嵌入角膜里面,有的板栗刺扎得特别深,已经扎穿眼睛到达内部了,非常难取,即使勉强取出来,也往往不可避免地造成角膜较重的损伤,导致永久的视力下降。
  


  
  
  
  
  
  
  
  
  
  
  
  
  


  另一方面是,板栗的刺上有细菌或霉菌,扎到眼睛上很容易引起细菌性或真菌性角膜溃疡,甚至有可能造成眼内炎导致完全失明,所以一定要尽快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曾有被板栗刺刺伤的患者,经过异物取出术后,症状减轻了,就认为没什么大问题了,不愿再遵医嘱用药和复查,结果造成了细菌或真菌感染,又不及时就医,最后炎症无法控制。


  


  其实不光是板栗,自然界植物一般都带有各种细菌或真菌,包括树枝、甘蔗叶、稻草等,所以农忙时,如果眼睛被植物划伤或刺伤,眼睛也可能被细菌或真菌感染。


  
  
  
  
  
  
   


  采摘板栗,防护很重要,如果做好防护措施,这种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所以,不管是自己还是亲友采摘板栗,都一定要记住以下几点:


  戴上斗笠草帽和劳动防护眼镜,千万不要嫌麻烦,一时的疏忽大意,可能造成永久的遗憾。 


  
  
  
  
  
  
  
   


  如果眼睛被板栗刺所伤,一医院,让医生来处理。千万别用手、衣物搓眼睛。一则会加重疼痛和伤情,二则板栗刺容易越揉越深,三则板栗刺上带有细菌或霉菌,即使是轻轻地揉动也更加容易引起感染。

湖南中医院门诊挂号可采用电话预约、网上挂号、

1
查看完整版本: 板粟好吃果难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