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婴幼儿眼病中,性质最严重、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恶性肿瘤是什么?相信所有眼科医师都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视网膜母细胞瘤(RB)!
R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占小儿恶性肿瘤的第二位。RB有遗传型和非遗传型两种,35%~45%的病例属于遗传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另外55%~65%的非遗传型为基因突变。Rb基因两次突变而失活,被公认是RB发生的重要机制。
在了解和检测了RB基因后,哪些婴幼儿需要接受全面的RB筛查?RB筛查又应该如何进行?随访筛查需持续几年?
近日,美国杜克大学眼肿瘤主任MiguelAMaterin撰文总结了专家指南的推荐。
来源权威
美国与加拿大的眼肿瘤医师、病理学医师和遗传学家联合成立讨论组,在美国小儿眼科与斜视协会(AAPOS)、美国眼科学会(AAO)、美国儿科血液与肿瘤学会(ASPHO)和美国儿科学会(AAP)的支持下,由美国眼肿瘤医师与病理学医师协会(AAOOP)成员、Casey眼科研究所的AlisonSkalet教授和HoustonMethodist医院的PatriciaChévez-Barrios领导,讨论了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指南的制订。
RB风险分级
筛查建议
对于父母一方、兄弟姐妹或一级与二级亲属曾患有RB的儿童,应进行RB筛查,具体如下:
1.上述儿童需接受遗传学检查,选择有Rb基因筛查经验的临床实验室进行。
2.根据儿童的年龄和风险水平,决定散瞳眼底检查的频次,选择有RB诊断经验的眼肿瘤医师、小儿眼科医师、眼底医师或综合眼科医师。
3.Rb高危(7.5%)的新生儿,在出生的头2月应每2~4周筛查一次,而中危(1%-7.5%)和低危(1%)的新生儿每月筛查一次。
4.随着儿童年龄增长,筛查次数逐渐减少,如果7岁还没有RB1基因突变,可停止筛查。
5.有RB1基因突变的儿童,每1~2年进行一次详细检查。
局限性
当然,指南的制订有助于指导临床,但临床实际多种多样,对于医疗条件优渥的地区而言该指南有助于避免过度医疗,例如对低危儿童的过度检查;然而,对于条件有限的地区,例如基因检查难以进行或儿科麻醉无法配合的地区,做到上述筛查可能有很大难度。
原文: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