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5年前“精准医学”计划面世以来,医学各大领域对疾病的“精准化”治疗都在进行着积极有益的探索实践。眼底血管性疾病作为眼科领域治疗的难点,从光动力治疗到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VEGF)治疗,眼底病诸多专家、学者坚持不懈,努力寻求精准化治疗新思路。此次CCOS盛会期间,眼底血管性疾病精准化治疗阶段成果主题会议如约而至。由上海交通医院孙晓东教医院赵明威教授分别担任大会主席,国内多位知名眼底病专家带来精彩讲题,共话抗VEGF治疗新趋势。
大会主席
眼底血管性疾病精准化治疗
多维视角——细胞因子双机制致病
李筱荣教授医院随着我国糖尿病数量激增及老龄化加剧,包括DR、AMD在内的多种眼底血管性疾病的防治正面临着重重挑战。李教授指出,欲实现眼底血管性疾病的精准化治疗,还需从深入挖掘其发病机制入手,精准干预,方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就目前发病率较高的DR和AMD而言,由于缺血、缺氧,导致上游细胞因子激活,从而导致了下游一系列以新生血管和炎症为核心的病理生理反应,最终导致视力下降。在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中,VEGF与PGF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研究显示:DME:患者眼内液中VEGF和PGF水平均升高
AMD:PGF不仅与新生血管有关,还可能参与炎症反应
对因治疗一直为人们所倡导。VEGF被认为是作用最强的血管生长因子,而同为VEGF家族成员之一的PGF,促血管生成作用曾一度被人们所忽视。近年来,PGF由于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而被逐渐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PGF除了参与炎症反应,还介导血管的生成,促进新生血管的成熟,与纤维化和瘢痕形成也密切相关,更协同VEGF-A/B共同作用。由此可知,VEGF和PGF共同作用,共同参与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仅仅抑制VEGF并不能满足治疗需求,同时抑制VEGF-A和PGF,抗新生血管和抗炎双管齐下,对眼底血管性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深入观察——眼底微结构是否与临床获益有关?
张含教授中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