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VO(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可分为缺血型(I-CRVO)和非缺血型(NI-CRVO)。这两种类型的CRVO有哪些具体的区别呢?这些区别能否帮助我们更好的治疗疾病呢?Retina杂志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提示。
该研究共纳入例初发(3个月内)CRVO患者(共只眼),其中NI-CRVO眼;N-CRVO89眼(另有47只眼入组时诊断NI-CRVO后来进展为I-CRVO)。
视网膜出血
发病时,相比NI-CRVO,I-CRVO更容易发生视网膜出血(P0.)、内界膜下出血(P0.)、眼底出血(P=0.)。
视网膜出血更多见于周边部视网膜,并且I-CRVO需要更长时间吸收(P0.)。
研究提示:周边部视网膜出血通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同时也是最最后消失的症状。
*斑变化
发病时,*斑水肿多发于I-CRVO(P0.),但水肿消退时间在两种类型CRVO中没有差别(P=0.)。
浆液性*斑视网膜脱离更多见于I-CRVO(P0.)。
伴*斑水肿的CRVO可进展为*斑前膜和*斑部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后者在I-CRVO中有更高的发生率(P0.)。
另外,在NI-CRVO中,*斑水肿的严重程度与这种进展是相关的,但在I-CRVO中没有这样的相关性。
视网膜血管改变
棉毛斑在I-CRVO中更常见(P0.)。发病时,两种类型CRVO分别是40.4%和28.8%。
视网膜静脉充血更常见于I-CRVO(P=0.),2年后随访发现,这一症状仅在小部分患者得以缓解(I-CRVOVS.NI-CRVO:12.2%VS.17.3%)。这个结果同之前的概念有所不同。以往我们认为,CRVO症状得以解决后,视网膜血管会回复到正常状态。
2年内,有37.6%的I-CRVO进展到视网膜静脉周围白鞘,在NI-CRVO中为18%(P0.)。
视盘变化
初发视盘出血和吸收在两种CRVO间没有区别。
视盘水肿多发于I-CRVO(P0.),水肿消退时间在I-CRVO中也需要更长的时间(P0.)。
FFA表现
在FFA上,荧光渗漏、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闭塞以及破坏的中心凹血管弓更常见于I-CRVO(P0.)。
相比NI-CRVO,I-CRVO的治疗需要更长的时间(P0.)。
有趣的是,NI-CRVO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需要更长的治疗时间(P=0.),对于I-CRVO患者来说,并不存在这样的差别(P=0.)。
原文:RETINA35:29–42,
来源:诺华视讯
羊城盛宴,高视有约!欢迎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